首页 > 产经 > > 正文
2023-11-21 04:00:08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的意思(稍稍)

导读 大家好,小百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的意思,稍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稍稍”,古义是渐渐

大家好,小百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的意思,稍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稍稍”,古义是渐渐的意思,今义是稍微的意思。

2、“稍稍宾客其父”的意思是: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3、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散文《伤仲永》。

4、节选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5、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6、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7、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0、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1、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12、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13、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14、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15、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16、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17、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18、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9、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天圣三年(1025),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

20、明道二年(1033),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

21、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

22、康定元年(1040),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

23、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

24、庆历三年(1043),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25、赏析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26、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7、题内的“伤”字就具有多层意蕴。

28、首先是表层的,为仲永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儿童最终沦为众人感到惋惜;进一层,是感慨仲永虽有天赋,却没有遇上有利于他成长提高的环境。

29、文中对其父以仲永为获利之资的叙写,就含有对泯灭天才的人为环境的批评。

30、更进一层,从仲永的具体事例生发开来,感慨社会上许多资质平常的人不去努力学习提高,以致连成为众人都不可得。

31、这样,作者所“伤”的就不再局限于仲永个人,而是许许多多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的众人,作者的感慨和文章的思想意义也就深刻多了。

32、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精当。

33、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

34、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5、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36、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37、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3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仲永。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