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静的每一天,在每个人身上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我是今天的小编,每天为大家带来最新最快的评测欧拉R1怎么样及吉利星越多少钱资讯,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评测欧拉R1怎么样及吉利星越多少钱相关的信息,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说到欧拉R1,相信有不少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都留意过这款车型,毕竟外观上有不错辨识度,而空间上也要比很多同价位车型大出一截。此前我们编辑部就已经对这款车型做过一个较为详细的试驾评测了。所以这次,咱们把具体的评测,放在道路的行驶质感上。
外观上就不多叙述了,这次试驾的是女神版,活泼呆萌的造型依然是其最大吸睛点。其中前方路况预警及主动安全系统在中高配车型有搭载,此外欧拉全系支持125A的40分钟快充和16A的慢充。采纳了175/55 R16的朝阳轮胎,更窄的胎宽在适应城市代步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能耗。
以下说说试驾部分。我们这次整个车队的路线都安排在深圳市内,而且还是车流密集的几条主干道上。这与一般的试驾流程不太一样,但对于欧拉R1这款通勤型小车而言,这也正是它将最常遇到的工况。至少这回在遇到长时间堵车时,再也不用心疼走走停停的能耗问题。
加速性能上,我们倒不能以电动车见长的暴力推背去衡量欧拉R1。在深南大道的试驾上,本人将踏板轰到底了也感受不到太大的G值。而做得比较出色的在于平顺性上,毕竟单齿比变速箱带来的这种顺滑,是大多数电动车的亮点。
固然,单齿比变速箱搭配点击带来更大的一个亮点在于“跟脚”的线性,尤其在低段及中段,欧拉R1的动力响应要比不少自吸的A级车来得灵敏。由于这次试驾活动是车队出行,所以十几台车一起做出变线超车指令时,无论是本人的感觉,还是看到其他车辆的变线反应,都是相当迅速的。
此外,欧拉R1的底盘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这是在上次编辑部试驾时,本人开30公里车程后就已经给予好评的部分。结构上,欧拉R1采纳的是同级别常见的扭力梁后悬架,但不同的点在于整车厚实感上,甚至有不少德系的滋味。不说A00级的小车,这是我们工作车A0级飞度,还有很多A级家轿上都没能感受到的。
这跟欧拉R1由全新开辟的纯电ME平台有一定关系。要知道专门的纯电平台在新能源领域算是难能可贵的成本之一,各位日后购车也可以对这个进行一番参考——市面上很多基于传统燃油车平台打造的新能源车,都有加装电池和电机导致的空间缩水(尤其是后备箱),电池容积有限导致的续航不足,以及电池作为后续加装物导致的底盘零散等等问题。
所以从纯电ME平台打造的欧拉R1,得以做到了底盘的一体化,同时也得到了更合理的空间利用率。以下是编辑部同事此前评测欧拉R1时的视频截图,要知道这个表现在A00级车型里,几乎是从来没有浮现过的。
再说说这款车的灵便性。我们车队在试驾途中浮现了一个小插曲,就是预定好的停车场忽然不给进了,在华侨城创意园这种两车道的小社区里造成了一定的拥堵。但好在车子小巧轻便,13台试驾车经过些许辗转腾挪,还是很快让交通恢复了正常,若果当时我开着一台奥迪A8L,内心估量是奔溃的。而不夸张地说,哪怕两台欧拉R1挤到一个车道里都能正常行驶,这也是它定位为城市通勤利器的一大原因。
固然,这里本人还是不建议大家采纳高强度的能量回收,尤其在拥堵路况里。我们这次试驾中尝试了高强度能力回收,松开“电门”后的拖拽感比较强,一方面会导致乘客的不适,另一方面,堵车蠕行中需要时快时慢地跟车,动力过强的回收,与补一脚“电门”跟车相比,不见得一定就省能量。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欧拉R1上这款全系标配的9英寸中控屏,其中涵盖了长城自主研发的手机映射功能,其次还有GPS导航(最低配没有)、车联网、多媒体功能、语音操纵等。我们试驾途中实测语音系统,有不错的辨识度和反应速度。
结语——
在A00级电动小车的基础上,补贴后售价7.18-7.98万的欧拉R1能给到的惊喜还是不少的,介于本人此前试驾过的同级别车型,R1的空间、底盘还有颜值会是它最核心的竞争力,同时,不错的配置和351km的工信部续航,也让他成为了方方面面都没有明显短板的一款产品。
[DSC03981.JPG]
兴许正如欧拉高层现场的讲解一样,欧拉R1不去参加续航竞赛,也不会去追求过多的长途出行,城市通勤代步已经是最核心的使命。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这款车子,也确确实实在城市用车的需求上,给到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相比去年,吉利今年的产品节奏略微放缓了一些,但产品调性在持续向上,在往做精品的方向努力。星越就是目前吉利金字塔尖的SUV车型,此前博瑞的推出改写了我们对自主品牌B级轿车的认知,那星越是否有这个实力呢?这次的试驾选点非常大胆,从林芝米林机场的3000米海拔直上4500米海拔以上的山路到达鲁朗小镇,既挑战高海拔,也考验大量弯道的操控体验。
星越的动力和操控能经受住高海拔的考验吗?
星越有1.5T和2.0T以及1.5T插混三种动力可选,我这次试驾的是2.0T两驱版。账面数据是不弱的,最大有175kw的功率输出,最高350Nm的扭矩输出。
同样有三种驾驶模式可选,包括经济、一般 和运动模式。实际体验发现在这种高海拔路况开车,经济和一般 模式并不是个好选择。本来这两个模式下的动力就以省油为主,加上高海拔爬坡的影响,需要加速的时候动没那么为所欲为,往往油门踩下去一段时间,动力才慢慢跟上。
而运动模式就好了很多,星越很乐意保持高转,弯中的油门响应快捷很多,动力的信心也更足,所以高原爬坡我还是建议全程用运动模式。
最让人惊喜的是吉利的动力居然还有专门针对高海拔做对应的调教。当系统检测到海拔很高对动力的要求更高的时候,星越的动力系统会主动延迟换挡时机去适应环境。这也许谈不上什么强大的黑科技,但足见吉利的用心。
相比动力,山路操控的印象更为深刻。城市SUV进林芝这样不算特殊多烂路的藏区,底盘通过性我是不会担忧的,但长途的山路驾驶对操控其实是很高要求,很多高大的SUV因为支撑不好在高原的加持下容易引发晕车和高原反应。
星越的方向盘半径小巧,握感出色。过弯时,助力适中,最难得的是转向跟驾驶者是有沟通感的,谈不上指哪打哪的精准,但在这个级别的SUV里实属难得的好转向。
底盘的支撑也很到位,快速过几个弯就立马有感觉了。星越的悬挂调教非常扎实,快速入弯后排并不会有任何惊慌感,悬挂能牢牢的拉住车身,这台车可以放心的攻弯,安全又有信心。仔细想想,能给人如此优秀操控感知的大尺寸SUV真的很少。
固然也会有一些代价。星越在快速碾过减速带时舒适性略打折扣,弹跳的抑制做得不大好,超强的山路操控能力还是牺牲了一些后排舒适性。
长途驾驶的舒适性和有用性让人意外
进藏除了能考验动力和底盘之外,也更能考验整车的综合能力。我们前面的路程相对轻松,基本就是在高速公路100km/h续航驾驶。
这个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吉利星越的L2级无人驾驶,因为高速划线清楚,我能全程解放双脚,而扶在方向盘的手其实也是个傀儡,因为方向盘能自己循迹驾驶。
我最近试驾的包括长安、长城比亚迪等品牌在内的L2级无人驾驶方向盘的修正都不算特殊自然,要么就很难居中,要么转向的动作比较零碎。星越的自动转向基本跟我的需求完全一致,不怎么需要较劲,这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像灵芝这种划线清楚且车流稀少的环境,要不是试车需要我基本都不需要动手动脚驾驶了。
L2级别的无人驾驶现在很多品牌都有,很多品牌基本都能轻松解放双脚,而且加速和刹车的力度跟老司机越来越像。吉利星越最让人惊喜的地方是不但能做到老司机式的跟车,还能做到老司机式的转向,这点非常难得。
当我换到后排的时候又有另外一些细节让人动心。我刚开始是很担心星越这种溜背造型会影响空间表现的,但实际上我坐进后排发现头部空间的余量非常大,而且中央地板还是全平的,空间超出预期的好。
其二就是静音水平,这台车的胎噪和路噪隔绝非常优秀,空气动力学也很出色,高速驾驶没有任何特殊明显的噪音。
其三就是储物能力,因为是进藏驾驶,所以还是会随车配几瓶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大罐的氧气瓶一般的门壁板储物空间肯定放不下,这个时候星越巨大的网兜就起了很好的作用,两瓶氧气瓶加两瓶水轻松放进去。不要以为我少见多怪,很多车做不到。
贴心到让人想哭的优秀设计细节
但凡用车,总是真实场景下产生的感触最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星越的试驾就有几个长途真实场景让人感动得想哭。
我们一车四个人,教练加上三家媒体。我最近上火,牙痛,所以喝水怕凉;另一家媒体最近非常操劳,腰肌劳损久坐怕凉,还有一个媒体一般 需求,喜欢在这种热天喝点冰镇冷饮。
其实我们也是闲聊中产生的需求,本来相互不熟,聊天中分享各自的喜好结果全部得到了满足,腰痛的老师占领了副驾驶位置,开着座椅加热之后他表示老腰终于好受很多了,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位置,连试驾都不想试了。
而我享受到了星越的饮料加热功能,喝着温水的我真感动哭了,牙痛被冷水激过的朋友自然懂的。而星越的前排杯架同样能提供制冷功能,喜欢吃冷饮的同行也找到了他的心头好。座椅加热谈不上独家,但饮料的冷热需求同时满足真的很少见到。
还有一次感动哭的体验来自后排。其实高原还是有些高反的,上到高点忍不住想睡,星越的后排头枕居然是类似奔驰的航空头枕,没有奔驰那么松软,但枕上去舒畅又有包裹感,回程坐后排直到回酒店我才醒来,真的是一台很好睡觉的车。
另外有一个设计我刚开始是骂的,前面驾驶的时候吉利说有L2级别的无人驾驶,我试了好久都发现左边的整个操纵键无法开启车道自动纠偏功能。后面发现居然要通过右边的菜单进入好几级页面才干开启,我立马给了吉利设计师一个差评,因为其他车型的L2级别无人驾驶基本上都很容易打开车道纠偏功能。
但后面一次跟网友的争执让我重新思量这个话题,现在L2级别的无人驾驶确实很先进,但一般用户对这个功能的疑虑非常大,他们大部分都不敢尝试的,自动纠正方向盘都很多人来说会产生惊吓,如果全部放在左侧那么一不小心误开的几率太大。藏起来确实让流程变得复杂,但也基本幸免了误操作的可能。只要你想要用基本就是默认已经对这个系统已经有认知了,这其实是一个好的设计逻辑。
还有一些使用细节的感触。在驾驶过程中操作模式选择按钮时那种清脆的机械声音跟奔驰的COMMAND系统特殊像,而沿用总体设计风格的旋钮调整手感也很有感觉,这台车绝对能在使用中发现一些特殊用心的超值之处。
最后一整天的雨让我们的驾驶没那么尽兴。但收获也很大,之前我对于吉利品牌推高级SUV是有疑虑的,星越跟领克难道不会内斗?但深度接触发现,星越跟领克是完全不同风格的车。星越的造型不标新立异,是一种能让人绝大部分人接受的个性。内饰更讲求有用性和追求精巧感,这样的SUV从需求上来说还是更加传统的需求,只是吉利在这个传统需求的基础上做到了更加有运动特色,更加追求精巧感的差异化定位而已。
也就是说,在自主品牌SUV核心都追求有用舒适的基础上,星越来了一次消费升级,为什么不能在不放弃有用是同时追求精巧和时尚呢?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想法,那么吉利的星越值得你好好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