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北京市级监管平台已上线,预付卡退费咋还不顺畅?】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开卡容易,退费难。近段时间,12345热线关于预付卡协调退费相关问题的投诉居高不下。
2、针对预付费乱象,《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自2022年6月起就已开始施行,其中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预付资金安全、合同霸王条款、退款难等突出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于消费者最担忧的资金问题,北京市级和区级监管平台也都纷纷上线,为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消费纠纷提前“保险”。
3、可为何上有政策措施,执行起来却依然不顺畅?退费难题到底“卡”在哪儿了?
4、现象 1
5、一节课没上 退费等了大半年
6、在12345来电中,市场类一直是市民反映最多的问题,而这其中,涉及预付卡协调退费相关问题,又占了大部分。
7、《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中规定,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者要求退款,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期限一次性退回预收款余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自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之日起15日内退回。但实际情况是,消费者缴费之后想要拿回来,并不容易,对方往往一拖再拖。
8、市民郑女士的两个儿子都喜欢画画,听朋友介绍,她前往一家大型连锁美术机构咨询。该机构目前在北京有10多个校区。试了一节课,两个孩子都感觉不错,郑女士就在销售顾问的推荐下,花了两万多元钱报了一个两年的课时包。两个孩子可以同时用,相当于每个孩子能上一年的课,平均每周上一节。
9、郑女士当初报课的时候,疫情还没有结束,断断续续的影响导致孩子们一直没去上课。郑女士就想着索性先退费算了,可向销售顾问一打听才知道,退费需要排队,每个月只能安排若干个退费名额,而她要排到大概半年以后。此外,虽然郑女士一节课还没上过,但销售顾问表示,根据合同,她仍需要缴纳大约10%至15%的手续费。
10、郑女士虽然很气愤,但一想如果要拿到退费,就不得不接受这个安排,考虑再三,她只能被迫接受,排队等待退费。
11、可谁知好不容易等了半年,销售顾问又以别的借口开始推脱,郑女士的课时费迟迟没有到账。一气之下,郑女士直接到校区去理论,课时费才算是退回来了,但一节课没上,她还是损失了上千元的手续费。
12、现象 2
13、违规“课时包”貌似便宜 风险更大
14、今年9月刚刚施行的《北京市科技类校外培训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到,培训机构按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按课时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15、然而现实中,违规的“大课包”仍然在对家长售卖。
16、记者咨询了一家科学类培训机构“网易科创思维馆”,其课程涵盖思维、乐高、机器人、科学等。销售客服表示,“课时包”大小都有,最小的“课包”4节课,最大的48节课,中间还有12节课、24节课的,最小的“课时包”课程单价为300元,最大的“课时包”单价则较低,230元一节。如果按一周一节课来算,最大的课时包跨度达一年。
17、邓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为了让孩子加强运动,她考虑给孩子报个游泳班,找到了一家专门教授儿童游泳的机构“水悦荟亲子游泳”。咨询后发现,该机构的课包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亲子课包,另一种是泳姿课包。其中,泳姿课包最少的30节课,课程单价大约300元出头;最大的课包达到90节课,课程单价为230元左右。普通亲子课包又分为20节、60节,单价在350元上下。
18、“现在不都规定只能销售小‘课包’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课时的?”邓女士带着疑问咨询了销售客服。没想到,对方回复称:“这就是小课包,大的课包在100课时以上呢。”原来,最多的课时包多达150节课。客服表示,150节的课包可以多人拼单,比如一个人拼50节课。
19、为什么已有规定,培训机构的“大课包”仍屡禁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课包”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的一种销售套路。如果只卖“小课包”,来上课的孩子会越来越多,排班和老师的数量就会随之增加,机构的成本就会更大,很容易亏本。因此机构更愿意推荐“大课包”。
20、但对家长来说,如果家长能囤更多的课时,机构就能给到最低单价。可实际上,单价看似低了,家长却因此承担上了一种“库存风险”,万一赶上机构跑路退费无门,或者因上不完课需要低价转手时,算下来亏的还是家长自己。
21、调查 1
22、监管平台“不好用”
23、对于选择“预付费”的消费者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高额预付金“打了水漂”。
24、为了加强对预付费资金的监管,市级平台“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服务系统”今年9月已上线,区级监管平台也陆续开放。这些平台对资金监管能起作用吗?
25、记者登录平台“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服务系统”发现,消费者如果想查询一家机构的信息,必须要输入经营者名称、信用代码等。仅输入商家名称搜索不到任何信息,而信用代码信息消费者也不易获取。
26、相比市级平台,区级平台对消费者开放的内容稍多。比如,“朝阳预付费存管平台”小程序上,细分为学科培训、艺术培训、成人外语、体育培训等几个类别,有的显示资金“已存管”。
27、朝阳区此前介绍,已有300余家企业进驻平台。但记者注意到,相比线下商家,平台入驻商家较少,有的商家信息和线下商家提供的也不一样。比如知名培训机构“杨梅红艺术教育”和“天鹅湖畔少儿舞蹈”,均在线上查不到机构信息和资金监管情况。
28、石景山区也推出了“预付监管”小程序平台。数据显示,已有1270余家预付式经营商户入驻平台,顾客在购买预付卡时,可以不将钱直接打给商户,而是在监管平台下单。但记者对比发现,有些店铺在平台上提供的预付卡服务,和店内的并不相符。比如“艾+造型”理发店,在该平台上仅出售会员卡和10次剪发卡,但店内还有护理卡、充值卡等可选。“有的商品项目没有进驻平台,您在我们店里充值就行,而且线下更优惠。”店员直言。
29、但这样的“承诺”却让消费者还是忐忑。“既然进驻平台了,我还是希望能在平台上下单,图个踏实。”市民刘楠表示。
30、调查 2
31、主管部门“不好管”
32、记者还发现,尽管预付资金有监管,但约束力和强制性还是跟不上。
33、《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中明确,本市建立预付卡预收资金存管制度。具体办法,由市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今年,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科委陆续发布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体育行业、科技类培训的监管细则。市商务局等5部门也发布了《北京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及预收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34、但目前本市仅对预收资金余额达50万元规模的经营者实行强制备案,其余的实行自主备案。也就是说,现实中,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政府只能督促,不能强制其进入监管平台。
35、另外,培训类机构涉及不同的主管部门,看似都能管,实际上却管不了。记者发现,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处罚权,对商家没法采取强制性手段,也是很多管理办法无法有效落地的原因之一。“涉及体育类的预付费监管问题需要联系体育局,艺术类培训联系文旅局,学科类培训要联系教委。”詹女士前不久刚经历一场维权“风波”,她介绍,这些行业主管部门声称只有协调权,没有执法权。
36、“他们说只负责协调和沟通,让我们先去调解,不行再走法律途径。多头管理的结果就是维权成本高。”詹女士说。记者发现,正因为维权成本高,退款难度太大,许多消费者的投诉只能无疾而终。
37、对此,詹女士建议,破解预付费资金乱象,首先是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特别是遇到纠纷后的执法问题,“现有的条例、办法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另外,强化监管机制,“政府可以多想一些激励性措施,将全部商家纳入监管平台,当然,这个监管也应是全方面的,除了商家信息,最重要的是进驻的课程,还有资金拨付情况。”
38、观点:
39、违法严惩 诚信有奖
40、预付费监管应“奖惩分明”
41、有了监管平台,但商家不主动进驻,这让监管效果打了折扣。
42、按照规定,预收资金余额达50万元规模的经营者应在商务部门进行备案,接受管理的预收资金不低于上季度末预付卡预收资金余额的40%。
43、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表示,虽然有了平台来监管资金,可如果一个商户达到了50万元的金额,却不去备案,监管部门又如何才能知晓?“因此,这是在执行监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如何让商户主动自觉地进入平台,需要监管部门的一些良方。”
44、李斌说,目前的现状只能依靠商户自己主动,可假定商户主动进入了平台,那被监管的40%之外的金额的用途,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按规定,这部分资金不能用于投资股票、证券等高风险项目,但资金的走向只有经营者掌握,面对这种信息不透明的情况,监管部门如何能第一时间知情,也需要有好的方法。
45、“奖惩分明,一定要让经营者知道违法的成本非常高,而主动进入平台,表示愿意诚信经营,针对这些商户,就应该在贷款、监管等政策上给予一些优惠,凸显经营者合法经营的优势,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守法的意义。”李斌说,既然北京有了地方性的法规,那么配套制度也应该及时跟上,弥补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整体推进效果。毕竟预付费这种方式,本来就注定消费者一方承受的风险比较高,履约过程中如果经营者的资金不在账户上,即使消费者最后拿到法院判决,执行起来也存在很大困难。
46、另外,针对目前不同类型机构由不同行政部门管理的“多头”管理现状,李斌建议,这种交叉、多头的监管无法避免,毕竟预付费存在于不同的行业之中,各自有不同的主管部门。因此,能否有一个统一的综合执法部门去执行,或者形成一个多部门联席办公会议机制,由一个共同的上级部门来牵头协调,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47、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珊 骆倩雯
以上就是关于【调查| 北京市级监管平台已上线,预付卡退费咋还不顺畅? 具体是什么情况?】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