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潭中湖公园本月免费开园!471个停车位与居民“共享”】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北京游乐园的摩天轮保留下来、新增2.6公里健身步道、471个停车位与周边居民“共享”……今天上午,记者获悉,备受关注的龙潭中湖公园将在本月免费开放,老百姓身边也将有越来越多这样全龄友好、功能复合的公园。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18年以来,本市累计新建公园绿地73处,目前已有48处公园开园迎客,预计其余25处公园将于明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其中,石景山区衙门口城市森林公园、大兴区五福堂公园等有望今年建成开放。
记者从北门进入龙潭中湖公园,龙潭湖首先映入眼帘。经桥登上10公顷的中心岛后,便能发现公园的主要建筑设施:过去的摩天轮进行了修缮维护,夜晚景观已经点亮,虽然不能再乘坐,但后期还将打造一些景观活动;湖水完成了治理,并在公园内建设净水站,湖边湖底也种植了水生植物,未来水质将达到中心城区水质标准;原来的电影院、神奇古堡变成了滨水活动馆,岛上还有园林科普馆和休闲驿站;公园内建设了2.6公里长的健身步道,并配备免费的健身设施。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储玉红介绍,龙潭中湖公园正在进行设备设施调试,本月将免费开放。“建成后将在核心区新增1处近40公顷的绿色休闲空间,惠及周边区域近10万市民。”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公园还新建了立体停车设施1座,建设车位471个。通过错时共享停车,在基本解决龙潭中湖公园、龙潭公园、市少年宫、教学植物园等周边公共设施日间停车需求的同时,满足左安溪园、左安浦园等周边居住区的夜间基本停车需求。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大兴新城城市休闲公园、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2021年新建公园中,也将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与区域停车、学校体育运动等功能的融合,将公园绿地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了西汉路县故城遗址,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此,本市按照“先保护,后发掘”的方式,将遗址规划建设成为遗址公园。
项目于2019年开工建设,总面积37.4公顷。公园在对城市副中心发现的汉代故城遗址进行保护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模拟考古体验坑、城墙遗址步行道等文化元素,增强市民游园过程中的文化互动。“目前,一期已基本建成,预计2022年初具备开园条件。”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近年来启动建设的一批新公园也能留住百姓乡愁。比如,35.3公顷的旧宫城市森林公园原为大兴区疏解拆迁的村庄,项目对场地内老树进行了保留,建设了稻田、荷池,留住旧宫稻香、荷香、蛙鸣的百姓乡愁。又如,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张家湾公园一期,通过村庄腾退旧砖石、废弃物的再利用,打造留存乡村记忆的文化小品,展现运河历史文化。
73处新建公园绿地中,目前已有石景山区新安公园、怀柔城南森林公园等48处公园开园迎客,预计其余25处公园将在2022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其中,石景山区衙门口城市森林公园、大兴区五福堂公园等有望今年建成开放。
通过这些公园绿地的建设,本市“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公园数量达到102个,实现“一环百园”规划目标,为城市戴上市民期望的绿色项链;城市副中心、大兴、昌平等新城建成贺新公园、旧宫城市森林等公园,新增公园绿地约2500公顷,大幅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为服务承接中心城区疏解功能奠定环境基础;在石景山区衙门口城市森林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大尺度绿化项目中开辟生态保育区,建设本杰士堆、昆虫旅馆等,为野生动植物营造近自然的生存环境,不断提升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
数据显示,本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2017年的77%增加至2020年的86.8%。这背后是百万市民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就近休闲活动空间,改善居住工作环境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也加强慢行系统与公园绿地结合,打造城市“绿链”。记者获悉,在回天地区,本市结合奥北森林公园规划,将慢行系统引入公园,建设串联半塔公园、贺新公园等城市休闲的绿道42公里,未来该绿道将进一步连通自行车专用路,打造串联生态、生活、工作空间的绿色通道。
“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加强海淀三山五园、朝阳十八里店、丰台南苑等区域绿色慢行系统建设,以绿道为纽带,加强公园绿地连通性,将公园‘绿岛’变为城市‘绿链’。”相关负责人说,25个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今明两年将陆续建成,其中,朝阳区王四营官庄公园等将于年内建成开园。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龙潭中湖公园本月免费开园!471个停车位与居民“共享” 具体是什么情况?】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