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盈城!北京筑成坚实“书香网络”】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北京阅读空间深植进社区、乡村、商场、学校、机关、企业、园区、军营,筑成坚实的“书香网络”,构成全民阅读平台。这个“书香网络”活力无限,生命力长久,在遍布城乡的图书馆、实体书店、职工书屋、农家书屋,全年有超过2000万人次参与3万场阅读活动。人们感受着阅读之美、书香之韵,获取向前向上的不竭力量。
2、遍布城乡,全面覆盖
3、北京阅读空间遍布城乡,从繁华闹市到僻静乡村,如同星星点点的灯火,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点亮了人们的心灯。北京阅读空间实现各类人群全覆盖,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甚至各类残障人士,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温暖和善意。
4、已是晚上7点,白纸坊街道坊间书阁早已座无虚席,男女老少在图书、杂志、报纸的世界里,安享阅读之乐。75岁的陈连娣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地来看报纸、看书。来坊间书阁阅读,陈连娣完美避免了与老伴晚间作息时间的冲突。她的老伴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就要躺下睡觉,而坊间书阁直到晚上9点才闭馆,这对于她来说是个绝佳的选择。陈连娣说,自己在这里了解了很多中外大事,还有各种养生知识,每晚都过得很充实。
5、灯火通明的坊间书阁聚集着怀揣梦想的人们。贾先生在附近一家单位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只要有空就在这里坐下来阅读,道德经、王阳明、新质生产力、元宇宙成为近来他借阅图书的关键词。贾先生说,希望通过阅读提高认知,为未来的发展做一番扎实准备。
6、北京阅读空间惠及大众,对于残障人士而言,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近些年,专为残障人士开放的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
7、位于丰台区的汇爱大厦是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汇爱书局就居于一层显要位置,从一层到三层,上下盘旋的坡道回廊,让身在其中的人们犹如在书山探宝一样,充满了惊喜和期待。专为残障人士提供阅读服务的空间,不仅有各类最新出版的图书售卖,还陈列着残障人士用毛线编织成的手提袋,用巧手制作的精美胸针、头饰等各种工艺品。
8、正值下午时分,陆陆续续有前来进行康复治疗和职业培训的人们,小的只有5岁,大的已年近30岁。在书店专门设置的50平方米借阅区域内,家长们怀揣着希望,在这里等着自己孩子的归来。他们会翻翻书,还会小声地讨论着康复的进展。也有大些的孩子会在治疗、学习结束后,到书架前转转。
9、26岁的刘女士是一位孤独症患者,她每天要在这里看书一个小时,文学、养生是她最喜欢的类别,尽管她想不起具体的书名,也不会像平常人一样表达自己对阅读空间的喜爱,但她的行为说明了一切。汇爱书局店长王剑影说,汇爱书局开业以来,图书销售数量不算多,但这是一个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温暖的地方。
10、据2024年初统计数字,北京市四级公共图书馆(室)总数达到6026家,基本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社区、村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北京已有示范性职工书屋2700余家,实体书店超过2000家,万人拥有书店超过0.9个,“一区一书城”已成为各区标配。
11、多元主题,创新不断
12、不断摸索,勇于前行,北京阅读空间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这些阅读空间如同珍珠一样散落在各个角落,闪闪发光,给市民带来丰富体验。
13、北京阅读空间主题分明、丰富多元,既有人文、社科、文学、国学等大众主题阅读空间,也有考古、博物、黑胶、亲子等特色阅读空间,它们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忠实读者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14、位于清源北路的大兴区S·D文化空间,周末的中午已找不到空位,置身于这家24小时图书馆如同穿越在时空隧道,原来书香之旅也可以充满创意。
15、刷脸进入无人值守的阅读空间,“迎宾墙”将空间的怀旧主题进行了精彩阐释。正面是满墙的老连环画,背面则是装满几代人回忆的磁带墙。再往里走,绿皮火车车厢里的阅读场景、科举考试的古风环境,还有一代代中国人熟悉的大黑板前的课桌,更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标语下的宽大书桌,100平方米的空间,竟然营造出如此丰富多样的阅读、学习场景。
16、怀旧的空间里装满了希望。参加中考、高考、考编、法考的人们,默默为未来充电。49岁的胡杨只要有时间就会来打卡,去年,他“征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一分之差败北,今年不言放弃,继续奋战。
17、在这里,潜心阅读的男女老幼一起上场,氛围欢乐又温馨。大兴区孙村学校三年级学生李悦嘉是老读者了,她熟练地从书架上取来《VR恐龙世界》《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我喜欢恐龙的、魔法的、搞笑的、美食的、动物的书,图书馆里都有。”小不点儿楠楠是爸爸抱着来还书的,爸爸给楠楠选了新书,小姑娘开心极了。
18、在大兴区,像这样充满创意、主题多元的24小时图书馆已有27家,“大兴区成功拓展文化空间4000平方米,逐步形成了一批‘一书房一特色’的新型阅读空间。”大兴区图书馆副馆长侯燕说。
19、充满美感的新型阅读空间在京城不断出现,甚至远离繁华闹市的乡村也会在不经意间偶遇。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综合文化中心的通州区图书馆潞城镇分馆明亮大气,颇有网红气质,临窗的桌椅蜿蜒延伸,室内的阅读区划分清晰。这家分馆有着鲜明的数字特色,还创设数字直播平台、数字公共服务朗读亭和唱吧机,“我们希望丰富百姓阅读形式,提升阅读活动的科技感、互动感、体验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潞城镇市民活动中心负责人张宁说,目前图书馆藏书量达23000册,为周边村民和附近企业职工提供借阅服务。大运河文化、二十四节气、亲子阅读等周末阅读活动,常常会把在地里、在灶台前忙乎的村民吸引过来。
20、跨界融合,实现共赢
21、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进驻园区、酒店、公园、医院等,相互融合,强强联手,北京阅读空间走出了一条创新路径。近些年,一批知名企业也纷纷打造阅读空间,参与公共阅读服务,让北京阅读空间建设呈现出丰富生态。
22、东城区图书馆王府井书店分馆位于王府井书店六层,下午4点,校尉胡同小学的学生会结伴来还书、借书,正在上六年级的张同学说,他在图书馆借阅的青少年版《西游记》《三国演义》都看完了,“我喜欢身临其境地阅读,别人在看书,我也学会了投入其中。”在附近公司就职的李嘉木更是刚下火车就赶来还书,他说,这家图书馆一开馆他就来报到了。
23、东城区图书馆王府井书店分馆,2018年一面世就格外引人关注,几年过去了,如今火爆依旧。王府井书店机关服务部副经理林文璐说,图书馆现有藏书13000册,月借阅量有5000册。东城区图书馆每年拨付180万元购书经费,馆藏图书很多是读者现场从书店选来的。盘点新近入藏的图书不难发现,《巨流河》《海底两万里》《茶经》《哲学如何塑造了我》《四合院里的北京》《中草药图鉴》等,类型多样,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借助书店新书第一时间上架的优势,这家图书馆图书更新、新书上架的频率更快、更高。“去年《狂飙》电视剧火了,读者第一时间就来到书店选相关读物借阅。”林文璐说。
24、从2018年至今,东城区图书馆已在王府井书店、更读书社隆福寺店、化工书店、语文书店开设了4家店中馆,并采取不同的合作运营方式,方便了读者,实现了共赢。
25、北京阅读空间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坚实。朝阳城市书屋·首开书院城市记忆书房馆近日正式揭牌,空间内配置定制化文献资源1000余册,全部纳入北京市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为属地居民及进店读者提供免费图书借阅、免费送书到家、手机自助式借阅、畅读畅听数字阅读资源。这也是朝阳区第45家城市书屋。这些城市书屋覆盖24个街乡,覆盖率达55.8%,投入使用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藏书量超过35万册,形成了朝阳区的品质化阅读网络。
26、北京阅读空间不仅在融合中发展,也因为企业、社会力量的跨界探索,而显示出勃勃生机。新东方集团、学大集团、首开集团、当当网等,一大批企业在公共阅读空间领域开疆拓土,走出一条公益与商业共赢之路。位于小营路25号的首开书院,去年3月建成开业,设有城市密码书店、城市复兴讲堂等多形态阅读空间,向公众开放并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周末,首开书院举办的好书至美展览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涵盖科技、人文、艺术、文学的300余种好书,为读者诠释好书的内涵。举目四望,书店到处是埋头阅读、学习的人。在互联网公司就职的胡女士家住一楼,她说,家里光照不太好,喜欢书院毫无遮拦的阳光,几乎每个周末都在这里上上网、看看书。刘先生也是互联网公司的一员,他捧着一本《餐饮品牌与空间设计》看得专注。他说,从事一项工作时间久了,会有倦怠感,希望为自己打开一扇新窗,为未来蓄力。读者的热情,给首开书院带来了信心和动力,分院君礼书房也已落地丽泽商务区。
27、近年来,企业进军阅读空间的步伐越迈越大。新东方·阅读空间紧密依托集团总部,空间运用和细节设计独具巧思,来自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名句以及图书中的经典文字“散布”书店,让人倍感振奋,许多远道而来的读者将此作为网红打卡地。学大集团打造的句象书店,1200平方米的空间被2万种、10万册图书以及“镶嵌”在其中的自习室、休闲区和文创展示区所分割,复合型书店、书房、智能绘本馆等文化业态在这里被鲜明呈现。
28、引导扶持,长久发展
29、早在2014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首次提出“阅读空间”概念,同时展开“北京最美阅读空间”评选。从此,“阅读空间”不断深入读者的阅读生活,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30、北京建设阅读空间,已形成社会共识。北京16+1区、市直机关、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国资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等,一起联动,形成合力,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阅读空间的引导、扶持、建设,成果显著。
31、多年来,北京对文物古建的保护利用进行探索,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已陆续有一批阅读空间在茁壮成长。位于西四南大街万松老人塔院子内的正阳书局,正是首家“探路者”,它在众人的热情关注中一路成长。寺锦·城市会客厅位于有着300年历史的玉光寺内,包括阅读空间的公共文化空间,给附近居民带来崭新体验。
32、从2016年起,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开始实施,不仅实现北京实体书店数量不断增加,更使扶持、引导向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方向转化。北京以年拨付资金1亿元对实体书店进行扶持,2023年,对310家实体书店分别从房租补贴、示范书店奖励等类别和1812场阅读文化活动给予扶持,为实体书店的发展注入信心,带来底气。
33、从2016年至今,北京市文旅局推出的“十佳优读空间——百姓身边的基层图书室推优活动”一直陪伴着广大市民,旨在展示百姓身边的阅读空间,宣传阅读空间的服务功能,推广服务基层的特色资源,让百姓熟悉身边的基层图书馆(室)。
34、这些年,市文旅局还不断发布“书香北京——阅读空间主题游”线路,不仅将一个个特色阅读空间联系起来,更串联起沿途的特色美食、艺术场所,其聚焦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用意,深得人心。
35、从2020年开始,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在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中全面升级,在原有金牌阅读推广人、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三项评选的基础上,加入书香机关和书香企业两项评选,社区、机关、企业的阅读空间不断升级,服务不断细化。这些阅读空间已经成为市民人文素养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升级的坚强基石。
36、专家观点
37、升级交融网络化:北京阅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8、何其聪
39、如果说文化是城市气质的展现,那么阅读空间之于城市,就是生活方式的引领、价值默契的养成。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理应在培育城市阅读文化氛围、建设阅读服务体系方面,发挥面向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40、只是,这需要潜移默化的人文化育过程,更需要合理可行的物理空间载体。为此,《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规划目标。西谚有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市坚持对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街道阅览室、农家书屋等阅读空间进行政策扶持,以推动全市公共阅读空间“品质化”、服务质量“升级化”。历经数年,北京已打造完成全国首屈一指、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阅读空间网络,使北京成为流淌着馥郁文化气息的“书香之城”、世界级“书店之都”。
41、今天,北京居民已可轻松享受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这一份丰硕成果——在居所或上班地点周边步行十五分钟内,即可找到一个环境优雅、静谧舒适的公共阅读空间,捧一本书、泡一杯茶,静坐享受时光美好、享受阅读过程。同时,文旅线路、美食打卡、艺术体验,也可以在阅读空间网络中交汇融合、绽放新的价值魅力。书香网络建设再次赋予北京这座城市“日日新”的活力文化气息。
42、(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副教授)
43、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路艳霞
44、流程编辑:u060
以上就是关于【书香盈城!北京筑成坚实“书香网络” 具体是什么情况?】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