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年之前的恋爱就是不被允许的“早恋”?
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不是“到了 18 岁,才能喜欢上一个人”?
大家好,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关于“早恋”这个似是而非的命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氛围和家庭观念,都会对它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专业知识和我的心理咨询经验来聊一聊。
青春期男女之间萌发的情感其实是自然而然、普遍存在的。
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0岁的时候,45%左右的男生和60%的女生都会对异性的身体和性产生兴趣。
可以说,“性”的萌发是孩子生理发育成熟的正常一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对异性的吸引期,也充满了对异性的好奇。
早期的恋爱是一种学习和异性相处的过程,如果正确引导,这段经验可以培养孩子树立在恋爱和婚姻当中的责任和尊重,甚至能进一步把这份青春激情转化成认真学习和积极上进的动力。但处在这个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里,很多青少年却不具备应有的性知识和思考能力,便容易行差踏错。
调查显示,未成年阶段的青少年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的现象频繁发生,轻则早恋影响学习,重则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发生少女未婚怀孕的悲剧。
《2011年中国未成年人性事大调查》表明:50%的青少年在15岁之前就接触了性话题,37%的人不仅有性行为,而且在发生性行为时没有进行避孕措施。
表现
大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心理和身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除了学习状况外,“早恋”这一问题也常常让父母担心。
早恋被认为是导致孩子成绩下滑的首要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早恋的表现有:
经常看着手机偷偷笑
现在有些家长为了孩子更方便的联系到自己,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配备了手机,当孩子的自制力不强的时候,常常会迷恋上手机上的一些小游戏。
如果孩子放弃了打游戏的时间,用来聊天,说明正在和他聊天的这个人对他蛮重要,一般这种学校的恋爱因为有学业要完成,所以实际上两个人接触的时间比较少,需要靠手机上的聊天来完成情感的联系。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总是忍不住看手机,在键盘是上敲敲打打,还时不时情绪起伏比较大,偷笑或者皱眉冷脸,都可能是早恋的表现。
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表,可能有一些情侣物件
一般情况下,孩子开始格外注意自己的外表,就可能是有在乎的人了,尤其对男生来说。
在学校期间,因为有穿校服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审美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所以没有特别多的人在乎自己的外貌、穿着等。
当青少年开始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时,很明显就是想要吸引人的关注了。
尤其是注意孩子的校服上是否有签名、字母,书包周围是否开始有挂饰,又或者手机壳突然换了等许多细节,都有可能表明孩子早恋了。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感情的定义还很浅薄,又比较有表现力,所以常常会在一些小细节方面做出改变,从而证明“我和ta是一对”,所以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有变化,父母就要警惕了。
出现明显的反常行为
如果孩子的性格突然大变,那么很可能是在学校遇到了一些事情,其中就有一条是因为早恋了。
一般情况下,内敛的孩子突然变得话很多,更乐于分享自己的心情;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了等等情况,很多都可能是受早恋影响的。
这时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自己待着,所以可能会早早的关上房门,或者找各种理由出门,有时他们花钱更大手大脚,因为在穿衣打扮、约会上会需要更多的花销。
原因
内因:激素变化
青少年从青春期开始,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会分泌各种激素,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此时青少年在生理上会产生急剧的变化。
在性特征出现的动力作用下,青少年对异性更加向往,他们很想接近异性、追求异性。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而陷入早恋。
外因:缺乏健康引导
性教育的缺乏和不良的社会媒体的影响也是一个原因。目前,对于青少年的性教育虽然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是在现实中很难落实到位。有的学校和家长可能没有资源和方法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强化孩子对异性的好奇心,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他们早恋的发生。
青少年不能从正规渠道学习到性教育的有关知识,内心又充满好奇,这样就催生了一些不良的信息广泛充斥于网络、电影、视频等媒介当中。很多内容关于性知识的宣导是不健康的,它们不能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认识,却成了很多青少年陷入早恋的催化剂。
从青少年心理来说,引发早恋和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慕。青少年儿童中间因为爱慕另一方而发生的早恋状况。
依据爱慕目标的不一样,又可分成:仪表型,即因为爱慕另一方外在的仪表而发生的早恋;特长型,即由于爱慕另一方的工作能力特长而发生的早恋;品行型,即因为爱慕另一方的优异品行而发生的早恋。
2.好奇心。因为对异性的求知欲而发生的早恋状况。对异性造成明显的求知欲,是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伴随着性心理的进步而当然发生的一种心理过程。
青少年儿童因为生理方面生长和发育,非常容易造成性兴奋,对异性的各方各面比较敏感,期盼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掌握异性对自身的心态和看法。为了更好地达到这类求知欲,就想结识异性朋友友,创建恋爱关系。
3.效仿和从众。由于效仿其他人的方式而发生的早恋状况。效仿的目标关键来源于社会发展趋势,影视剧和报刊书籍,从众目标是周边同龄人群。
4.愉快型。即为了更好地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发生的早恋状况。
青春发育期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紧密相处通常会给彼此产生愉悦的感受,这类开心的感受会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儿童中间的紧密相处,慢慢转化为早恋。
5.补偿型。即为了更好地得到情感赔偿和缓解挫败的情感而发生的早恋状况。
情感赔偿就是指青少年儿童在学习上或情感层面遭受挫败时,出自于心高气傲的心理状态,或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情感外伤,一些青少年儿童就想要早恋的方法排解挫败的心态,从异性那边得到情感赔偿以“疗伤”。
6.叛逆。因青少年儿童在男女相处中遭受他人不得当的干涉所造成的早恋状况。
最常见的心理状态便是:你们不让我做,我就硬要那样做。
在青春期叛逆的效果下,一切正常的异性相处会快速向早恋发展关联趋势。
解决
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对异性的冲动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了解过青春期孩子发生早恋的原因,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恋观。
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把这段美好的经历变成孩子两性情感能力的成长机会。
当孩子们都能对恋爱和婚姻当中蕴含的责任和尊重正确看待,甚至能进一步把这份青春激情转化成认真学习和积极上进的动力。
其中的要点在于:
尊重孩子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早恋后都会在第一时间和孩子谈话,然后去学校找老师,希望老师找对方的孩子和家长谈谈,一起制止孩子的行为,并要求孩子之间不能再有任何接触,弄得满城风雨。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坏,本来这是孩子的个人极其隐私的事情,却被弄到公堂之上,让孩子觉得颜面尽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而且日后在学校中也很难抬头。这个时候的家长要冷静,看清事情的起因,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多加沟通,向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利弊,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充分信任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往往这样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充实生活
这个时期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各方面兴趣和能力,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填满孩子的精神空虚。
家长在青春期开始时,就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多抽出时间带这孩子参加各类兴趣活动,多接触外界事物,拓宽孩子的兴趣与眼界,这样他们既不会烦恼课业枯燥,又不会出现过多精力无处消耗的情况。
加强沟通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只有家长在了解孩子,孩子对家长充分信任的情况下,更会顺利安稳度过青春期。
家长要让孩子在家得到关心,加强孩子的亲情感,多安慰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家里获得内心的满足,养成完善的人格。
心理辅导
如果发现孩子还不能走出误区,可以通过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
很多时候孩子之间还是很单纯的友谊关键,却被紧张过度的家长误认为是早恋现象。
场面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同时伤害了两个家庭和两个孩子的成长,这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家长在处理早恋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留心,多观察,冷静和理智的处理解决问题。盲目的处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
如有需要,可到有来心理预约咨询,有来心理甄选领域内top咨询师,进行专业科普和预约咨询服务。
加强性道德方面的引导
性道德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性态度、性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家长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态度与符合社会规范的性道德价值观,分辨是非,把握正确的方向,消除各种渠道存在的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
案例
14岁男孩明明(化名),是一个初二学生,与同班一女生“坠入了爱河”,他们经常形影不离,一起上下学,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一到周末两人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去游乐场。可是好景不长,两人很快就分手了,从此之后明明一蹶不振,无心学习,不光成绩下降,也不太爱和异性交往。我们制定了一个心理疏导的方案,也和家长进行了两次亲子沟通指导,经过我们和妈妈的共同努力,
第一个疗程后孩子的情绪明显好转,开始逐步回归学习,
第二个疗程后,明明恢复了正常的社交中,逐步回到正常学习生活中。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
【#青少年早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