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百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故事情节的五个基本要素,故事情节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童年》故事梗概: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
2、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3、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
4、阿廖沙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5、阿廖沙的外祖母是最疼爱他的,而外祖父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6、后来,外祖父迁居了,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
7、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
8、后来母亲的再婚,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打。
9、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10、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其他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11、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12、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13、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14、《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15、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16、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17、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18、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19、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20、《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
21、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22、《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
23、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24、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25、正如作者白己所言:“我不是在讲我白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
26、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
27、”同时,在“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上胜利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复生。
2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年。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